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一、純度檢測方法
主要用于測定氧含量,核心方法為氣相色譜法(GC):
原理:利用不同氣體在色譜柱中吸附 / 解吸能力的差異實現分離,通過檢測器(如熱導檢測器 TCD)對氧氣峰面積定量,計算氧的體積分數。
優勢:精度高(可檢測至 0.01% 級別),能同時分離并分析氮氣、氬氣等常見雜質,是醫用氧純度檢測的首選標準方法。
二、污染物檢測方法
針對不同污染物的化學性質,采用專屬檢測技術:
水分(露點)檢測
露點儀法:通過冷卻鏡面,測量氣體中水分凝結成液態時的溫度(露點),間接計算水分含量。符合 GB 8982-2009 中 “氣態氧露點≤-43℃” 的要求,操作簡便且響應快速。
二氧化碳檢測
紅外線氣體分析法:二氧化碳對 4.26μm 波長的紅外線有強吸收,通過測量吸收強度與標準氣體對比,定量其含量(需≤0.01%)。該方法靈敏度高,適用于微量 CO?檢測。
一氧化碳檢測
氣相色譜法(配備甲烷轉化器 + FID 檢測器):一氧化碳經轉化器生成甲烷后,通過火焰離子化檢測器(FID)定量,檢測限可達 0.1×10??,滿足 “不得檢出” 的嚴格要求。
氣體濾波相關光譜法:利用一氧化碳對特定光譜的選擇性吸收,抗干擾能力強,常用于現場快速檢測。
氣態酸和堿檢測
指示劑法:將醫用氧通入蒸餾水(模擬呼吸道環境),測定水溶液的 pH(需在 6-8 之間);同時分別加入甲基橙(遇酸變紅)和酚酞(遇堿變紅),若不變色則判定合格,操作簡單直觀。
臭氧及其他氧化物檢測
碘化鉀溶液法:臭氧等強氧化物會氧化碘化鉀中的碘離子生成碘單質(使溶液變藍),若通入氣體后溶液不變色,則證明無氧化物殘留,成本低且針對性強。
油和脂檢測
比色法:將醫用氧通入四氯化碳(油脂溶劑),再加入硫酸 - 變色酸試劑,若溶液無渾濁或顏色變化(如不變紅),則判定無油脂污染,可有效規避氧與油脂接觸引發的爆炸風險。
固體顆粒物檢測
目視檢查:通過透明管道或容器直接觀察,確保無肉眼可見顆粒物;
過濾稱重法:氣體通過特定孔徑的濾膜,稱量濾膜增重,控制顆粒物總量(多用于生產環節質量控制)。
三、其他指標檢測方法
氣味檢測
感官法:由專業人員通過嗅覺判斷,醫用氧應無任何異味(如刺激性氣味、油味等),是簡單直接的定性方法。
壓力和充裝量檢測
壓力表法:直接讀取氣瓶內壓力,確保符合充裝標準(如 15MPa±0.5MPa);
稱重法:對于液態氧或壓縮氧,通過稱量氣瓶總質量與空瓶質量差值,計算實際充裝量,避免不足量問題。
四、檢測方法的標準依據
所有方法均需符合《醫用氧》(GB 8982-2009)及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的規定,部分方法(如氣相色譜法)還需遵循《氣相色譜法通則》(GB/T 32190-2015)等配套標準,確保檢測結果的規范性和可比性。
這些方法共同構成了醫用氧全鏈條質量控制體系,從生產到終端使用環節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。